岁末年初,位于贵安新区的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有序组装新能源汽车出厂,一块块钢板通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变成一辆辆新车下线。
“2024年长江汽车公司累计生产中面、轻卡及重卡等车型整车生产9199辆,完成工业产值约8.52亿元,同比增长约326%。”长江汽车运营中心总监金亮说。
同在贵安新区的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数据同样亮眼,2024年全年实现整车销售超万台,销售收入约10.5亿元。
去年以来,通过“电动贵州”政策,加大市场推广力度,长江汽车市场订单快速增长,以订单拉动产能提升。作为贵安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产业的重点企业,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已建成先进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生产线,建成研发实验室及公用配套设施、纯电动货车整车生产线,具备纯电动货车整车生产资质。
数据显示:2024年,“电动贵州”加快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加速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2%,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6.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倍。
接下来,贵州将继续支持宁德时代、中伟、裕能、比亚迪等龙头企业贵州项目加快释放产能、扩量增产,推动吉利贵阳基地、奇瑞(贵州)产业基地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布局发展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
整车制造产销两旺
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总装”车间,每2分钟左右就有一辆纯电动SUV吉利银河E5来到车间“OK线”,工人熟练地进行着最后的装备检查。之后,经过路况实测和各类性能检测且合格后,运往全国各地。目前该款汽车已销往国内31个省份的270多个城市。
贵州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异军突起,以吉利银河E5为代表的乘用车、以“贵州牌”为代表的商用车加快发展,产品谱系逐步丰富,为市场提供多元化选择。
“吉利银河E5定位全球智享纯电SUV,首先采用了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和全栈自研GEEA3.0电子电气架构,支持高速OTA和车机互联,提供了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2024年8月全球上市以来,吉利银河E5凭借时尚的外观和卓越的能耗、舒适及智能化性能,该款车型迅速畅销市场,该款车型上市119天交付超过6万台,日均交车量达到500台。
奇瑞万达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过硬的产品品质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公司的产品陆续在韩国、墨西哥等国家实现了出口。2024年10月28日,其生产的新能源客车出口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开出,直抵老挝万象南车站。
贵州将全力支持贵阳贵安围绕整车企业,统筹抓好关键零部件配套布局,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按照“电动贵州”政策提出“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目标,坚持“公共领域+个人用户”双轮驱动,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
江山-瓮福化学产业园于2024年3月全面展开场平工作,产业园中的瓮福江山6.6万吨黄磷项目提前48天完成了3栋主厂房封顶。
贵州江山-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将通过技术耦合,延伸出多条新产业链,产出草甘膦、磷系阻燃剂、磷系新材料等45种成品。
“我们加强项目谋划,加速推进磷系新能源电池等磷深加工及耦合的延链补链项目建设。”瓮安县工信局副局长王万里说。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赛道贵州拥有先发优势。基于贵州锰、磷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中伟股份、贵阳弗迪等新能源新材料头部企业聚集于此,精益求精,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储能技术路线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三元前驱体、湿法净化磷酸、电池级硫酸锰等原辅料产量达到全国领先。
作为全球第一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企业,宁德时代在贵州贵安新区部署建设了全球十四大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宁德时代贵州基地,并于2023年10月27日投产。
一年多来,该基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多家供应链企业落地贵州及贵安新区,初步形成了矿产资源板块、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板块、绿能板块、终端业务板块四大板块的战略布局。
贵州围绕正“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加快壮大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电动贵州”建设,大幅提升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影响力。
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随着春运开启,乌江服务区车流客流高位增长,为了应对春运期间服务区新能源车辆补能需求,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贵州高速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乌江服务区现设有10个充电桩车位,配备8个充电桩。
截至目前,高速投资集团充电设施已达575个,覆盖所辖全部服务区。
随着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加,车主对充电桩的需求将逐渐从“够用”变为“好用”。近年来,高速投资集团新建的充电桩采用强弱电分离、群管群控、分体式设计等技术,具有充电效率高、安全防护能力强、远程智能控制功能强、负荷群管群控技术好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充电桩的简单功率分配功能,使充电时间同比缩短40%,充电桩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准。2024年贵州充换电服务业电力消费也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用电量同比增长47.97%。
贵州电网公司持续优化和提升充电桩报装服务,全力做好充电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保障,不断完善充电网络,聚焦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景,实施差异化布局,截至2024年底,贵州电网已累计投运充电桩8535个,累计充电电量达1.04亿千瓦时。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据统计,全省车桩比达到2.5:1,初步建成以市(州)所在地为中心、带动88个县、辐射1145个乡镇、覆盖18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网络,基本形成“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全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充电需求。(记者 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