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石板路踏过三道门,禾仓群、草棚屋、牛头铜鼓映入眼帘,原汁原味的村寨生活跃然显现。深入探之,古寨里又有另一番风味——陀螺转出新天地,粘膏染就美画卷,电线穿好“绝缘衣”,村居迸发新活力……这里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乡,在这祖祖辈辈扎根的瑶山中,瑶族群众挣上“文化钱”、吃上“旅游饭”,大步迈上“幸福路”。
非遗焕光彩 古寨新风潮
绕线、瞄点、掷陀一气呵成,陀螺像上了发条般飞速旋转。不待陀螺转罢,谢友明又将这个足足有四十斤重的大陀螺轻巧扶起、置于掌中、举过头顶,骄傲地展示这“人陀合一”的境界。
谢友明是土生土长的瑶山人,也是家喻户晓的“陀螺王”。从1995年第一次参加陀螺比赛,到2007年夺得全国性赛事冠军,再到2013年组建瑶山白裤瑶陀螺协会,2014年开始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统一制式陀螺……谢友明带着瑶族汉子们,把闲时娱乐的陀螺发展成了一项运动、一门产业。
陀螺不仅讲求“打”的技巧,也讲究“做”的工艺。“比赛用的国标陀螺,直径必须是10厘米,高度要在11到12厘米之间,重量则要控制在900克,这对精准度的要求很高。”在陀螺自动化加工车间,谢友明回忆起过去手工制作陀螺的场景,“光是打磨抛光都要花上数小时,一天连轴转也只能做出3个陀螺,符合要求的数量还要再打折扣”。在2014年瑶山拉片村生态移民电网工程全面完成后,瑶山的电稳定了,谢友明毅然决定购入数控切割机、抛光打磨机等设备。“有了这15台机器,陀螺生产的数量能达到一天50个,做得既快又好,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高峰期有60万—70万元。”
多彩陀螺“转出去”,慕名瑶族粘膏染的游客“走进来”。
“瑶人以蓝布为斑,其纹极细……布既受蓝,则煮布去蜡,故能受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宋代地理学家周去非曾在《岭外代答》中如此记载,而在粘膏染中,此“蜡”为大自然给瑶族的馈赠——粘膏树脂。粘膏树主要生长在瑶族居住的地方,其分泌的粘液是一种天然防染剂,可用于绘制布上纹样。
“要用好这粘膏也不容易,冷了热了,粘膏都会成块地浸在布上,勾不出细致的线条。以往用炭炉加热时,一不小心还会把炭灰扬到布上,那就前功尽弃了。”粘膏染工坊负责人莫燕子介绍,现在采用的融蜡电炉可以控制粘膏温度,画起图案来更流畅简单,让游客也有了更好的体验。如今,粘膏染工坊平均一年开展研学活动30余期,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
在瑶山古寨,这样的非遗技艺还有很多:瑶族药浴改用电炉熬制,药效更佳,随取随用,前来一“泡”究竟的游客愈发热闹;就地取材制成的瑶陶放入电烤箱,烧制出更靓丽均匀的色彩,摇身一变成为“贵客”好礼……乘着发展东风,借着稳定电力,瑶山里世代相传的瑶族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村居变民宿 生活新风貌
在瑶山古寨,三步一景,五步一阁。脚步刚迈出陀螺坊,就被对面娅麦居民宿传来的打趣声、谈笑声、锅碗瓢盆声所吸引。
“炒完这道菜就可以开饭啦!”民宿老板何正光一边翻炒、一边调节电炉挡位,忙着给入住的客人准备午餐。
五个月前,何正光把家里的两层小楼改建成了有6间客房的民宿,保留下来的木质房屋风格成了一大特色。“有的游客以为古村落就是既脏又旧的,来了这才发现,原来这么干净亮堂。”何正光关上电炉,端着菜走了出来。“客人们还主动说想在我们民宿用餐呢!”为了保障安全和卫生,他将柴火灶改成了“电厨房”,抽油烟机、电炒锅、电蒸笼等设备一应俱全,游客站在窗边就能瞧见何大厨的手艺,心里放心不少。
“开业第一个月就赚了6万元,比预想地翻了一倍!”何正光兴奋地分享着他的“创业史”,但令他最高兴的不是收入增长,而是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对瑶山乡亲们来说太不容易了。
何正光今年52岁,退休前曾是瑶山瑶族乡人民政府的乡长。“2004年,我们的亩产值只有1000元,现在已经涨到10万元,翻了100倍!更重要的是,年轻人都有拼劲儿,有将近一半的劳动力留在古寨里!”何正光分享起瑶山的变化,细数着交通、电力、通讯给瑶山带来的助益。
2014年,贵州电网公司都匀供电局在荔波县瑶山乡拉片村安装变压器6台、总容量达到900千伏安,解决了489户1881人用电问题,并完成低压线路绝缘化改造,极大降低传统村落火灾隐患。2018年起,瑶山电力线路设施改造全面铺开,到2020年,荔波全县供电可靠性达99.82%。2022年,瑶山乡“电伙计”便民服务站挂牌,优质的电力服务送到了瑶族同胞家门口。2023年,荔波县实现配网整县自愈。2024年,贵州电网公司完成全省6.25万台问题配电变压器治理……电力,也和何正光一样,见证了瑶山的巨变。
“我打算继续扩建民宿,还想带上乡亲们一起发展!”稳定的电压和优质的供电服务,让何正光对扩大经营规模更有信心。
瑶山迎贵客 共享新风尚
2024年,瑶山古寨景区接待游客24万人次,同比增长221%。神秘的民俗风情、独特的风光地貌,吸引了不少自驾游爱好者。
1月7日,趁着春节临近,魏先生一家驾驶混动汽车,从东北驱车3000余公里来到瑶山古寨游玩,刚到景区门口,便收获了“意外之喜”。“本来没想着充电的,一到停车场就看到充电桩,就正好充上了,后面打算用纯电模式游贵州。”魏先生说。
在瑶山古寨,“纯电”出行已经不是新奇事儿。2023年10月,第一批充电桩建成投运。2024年10月,景区充电站正式建成,可同时为7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其中4个充电桩为250千瓦直流快充。目前,景区10辆摆渡车已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即使在旅游旺季,一天也只需要充一个小时,就可以满载游客跑上50趟。”摆渡车师傅何正贤介绍,“没有呛鼻的汽车尾气,不仅游客体验好,我们开着也舒坦,不给家乡添污染嘛”。
2024年暑假期间,瑶山古寨充电桩充电量达到4.3万千瓦时,同比提升823.54%。“我们大力推进‘旅游+电动’模式,今年将在荔波全县投运100个充电基础设施,助力打造‘绿色荔波,电动出行’城市新名片。”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都匀荔波供电局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连晨域介绍。
如今,不仅游客驱车前来,不少瑶族群众也筹备着购入新能源汽车,共同感受这绿色出行的新风尚。
“打起铜鼓你把夜圩赶,月光如水洒满瑶王宴;打起陀螺我把时光转,载歌载舞情话讲不完……”夜幕降临,层层叠叠的万家灯火与绚烂篝火遥相呼应,村民们踩着鼓点为游客表演瑶族舞蹈。如今的瑶山古寨,村落变景区、民房变客房、技艺变技能、产品变商品……这座从深山走来的百年村寨,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张欢 钱凌芸 田园 王文涛 刘唐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