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贵州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村民收获五倍子。(受访者供图)
新华网贵阳1月19日电(记者李黔渝)传统认知里,蚜虫为害虫,对生态有害。然而近日记者在贵州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采访中了解到,当地村民科学利用蚜虫发展五倍子产业,通过合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
五倍子是中国特有资源,中国出口的五倍子因量足、质优在国外被称为“东方倍子”。贵州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邱建生介绍,五倍子作为中药材可用于肺虚久喘、肺热痰咳、久泻久痢等;以五倍子为原料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等物质,在医药、饲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五倍子在国内外市场长期处于原材料供不应求的状态。
图为烘干的五倍子。(新华社记者李黔渝2025年1月13日摄)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绥阳县6个乡镇12个村,有约三分之一的群众生活在保护区内,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成为保护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昌乾介绍,2016年,在贵州省林业局的支持下,保护区管理局在红河村建立了1600亩盐肤木基地帮助该村“生态扶贫”。2018年,在贵州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邱建生等人的专业技术指导下,红河村利用倍蚜虫装袋挂树等手段,促进盐肤木结倍。
邱建生告诉记者,盐肤木全身是宝,盐肤木是蜜源树种,花可以养蜂,树皮、种子可以榨油,最奇妙的是它能产生昆虫中药材“五倍子”。五倍子乍一看像树上结的一颗颗果实,其实这是盐肤木树上摘下来的虫瘿。必须有盐肤木、五倍子蚜虫和苔藓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存在,树上才能结出五倍子。
盐肤木是五倍子蚜虫春夏时期的寄生树。春季盐肤木发出幼枝,人工把蚜虫收集在虫袋里,再把一定数量的虫袋挂在树上,蚜虫会快速爬上幼枝吸取树叶汁液,同时分泌出一种酶,使树叶的细胞产生大量增生组织。经过一周左右,增生细胞组织会把蚜虫包裹起来,蚜虫继续在其中繁衍。当一颗五倍子成熟时,壳内的蚜虫可达数百只。
图为盐肤木树结出的五倍子。(受访者供图 2022年9月20日摄)
红河村村支书王国权说,全村现有约3000亩盐肤木林,对虫袋的需求量很大。过去虫袋需要到外地购买,一亩地仅挂虫袋就要六七百元的成本。
在贵州省林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红河村探索自己发展蚜虫养殖。“采摘下来的五倍子里面都是蚜虫和虫卵,要给它们找新的寄生植物体,苔藓是最适合的。”村民倪永生说。
倪永生是村里最先跟着技术专家种苔藓养蚜虫的村民之一。记者看到,他在自家房前开了一片空地种上苔藓,把五倍子放在苔藓上,蚜虫从里面爬出来,在苔藓上寄生繁殖,通过掌握温度和湿度,让蚜虫顺利越冬,到了3月就能够在收虫室里收蚜虫。这基本能满足他家10余亩盐肤木林的用虫量。
“我们的地都用来做五倍子等中药材产业,价值比种玉米高得多。”倪永生说,靠着种五倍子,去年净收入有10多万元。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红河村的盐肤木产业在不断裂变。2020年,红河村成立绥阳县红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530多户农户发展盐肤木产业。目前红河村盐肤木种植面积约3000亩,其中合作社有1200亩,村民在盐肤木林下养殖蜜蜂,套种金银花、黄精等,探索出更多增收渠道。
杨昌乾介绍,绥阳县已把五倍子作为全县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全县有8个乡镇12个村发展五倍子,人工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同步开展种五倍子种藓育虫等工作,让五倍子生产向人工基地化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