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沉浸式演出《伟大转折》,回顾峥嵘岁月;在赤水河畔,“打卡”土城小镇的红色博物馆群;在娄山关景区,倾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吟诵……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让遵义这座城市闻名于世。90年来,丰厚的红色资源持续滋养着这片土地。近年来,贵州遵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红色文旅出新、出彩、“出圈”。
科技手段增强红色演艺沉浸感
硝烟弥漫,水流飞溅。在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的伟大转折剧场,长征文化沉浸式演出《伟大转折》经过升级,与观众重新见面。从血战湘江到胜利北上,观众犹如置身惊心动魄的战场,亲历红军的一路艰辛,随着演出中人物命运的起伏而心潮澎湃。
这部红色文艺“交响史诗”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对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其成功的一大“流量密码”。
《伟大转折》经历了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潜心打磨。伟大转折艺术团副团长夏莹透露,优化提质后的《伟大转折》采用了增强版全息幻影技术,打造了540度环绕光效,高保真9D环绕音效模拟真实战争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此外,道具与剧情更加贴合,具象呈现战场硝烟,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剧情线索的清晰度、情感刻画的细腻度、剧目整体的饱满度都有所提升。
“自2024年1月首演以来,已演出800余场,观众突破28万人次。《伟大转折》已成为遵义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观看。”夏莹说。
红色资源驱动博物馆小镇发展
习水县西部,赤水河畔,土城镇因四渡赤水而闻名。它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博物馆小镇。
红色文化是这个博物馆小镇发展的内驱力。徜徉街头,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等,记录着一页页生动、立体的革命史。
“近年来,四渡赤水纪念馆深入挖掘习水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优先保护遗址遗迹的基础上精心布置专题陈列。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龙头,带动包括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贵州航运博物馆、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等17个场馆在内的博物馆群协同发展。”四渡赤水纪念馆党组副书记母彦碧说。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拥有馆藏文物8423件(套),在深入挖掘四渡赤水文化内涵、做好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上下足了功夫。母彦碧介绍,四渡赤水纪念馆推出“四渡赤水文物故事”展播微视频,由馆长、文物讲述人、讲解员共同讲述;将挖掘的《红军买药的苏维埃币》《红军书信里的军民鱼水情》《共产党员的“三个不要”》等文物故事,以“专家讲座+故事讲述+新媒体技术”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
多元场景带动红色旅游热潮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笔下的《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红军在娄山关征战的激烈场景。
在娄山关景区,《忆秦娥·娄山关》被刻在一块全长25米、通高13.55米的石碑上,向人们传递着红军闯关夺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2024年,娄山关景区接待游客41.3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395.84万元。”遵义市汇川区文化旅游局局长朱静波说。
娄山关景区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当地的一张红色名片。朱静波介绍,近年来,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娄山关景区强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娄山关景区根据《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打造了西风台、雁鸣塔、长空桥等“娄山十景”,在娄山关脚下上演大型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让游客直观感受当年战斗的激烈场景。
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脉动共振,掀起了遵义红色文旅的热潮。四渡赤水中的元厚渡口、茅台渡口迎来各地游客;依托苟坝会议会址等红色资源,苟坝村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毗邻遵义会议会址的遵义·1935街区,成为兼具历史底蕴与红色文化元素的旅游目的地。(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