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几件事,吃住行。切实推进农村“五治”工作,不仅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24年,云岩区扎实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的农村“五治”工作,全力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日前,笔者再次来到杨惠街道杨惠村第三村民组——旧寨,这个古老的村寨已经焕然一新。原来略显陈旧杂乱的民居,已经变成一栋栋富有苗族风情的民族小院。
杨惠村村居农房改造提升前。
今年2月,杨惠村陆续开展宜居农房改造项目,针对村居农房环境、农房庭院改造建设、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
杨惠村村居农房改造提升后。
对杨惠村旧寨来说,转变向好的不仅是漂亮的人居环境,更是不断改善的乡风文明。这个230余人的村寨,村民主体以苗族支系小花苗为主,完整地保留了当地苗族同胞的服装与刺绣等传统习俗。
基于当地的文化积淀,村里除坚持举办本村“二月跳花场”“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外,还争取省、市、区优势资源,融合该村自有项目,打造有该村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文化项目。杨惠村旧寨的改变,只是云岩区“治房”“治风”工作的缩影。
一年来,云岩区通过联动城中村改造进行“治”、联动危房整改进行“治”、联动违建整改进行“治”、联动宜居改造进行“治”等有力措施,切实提升村落文化品质,盘活闲置资源、促进村民增收。
同时,云岩区以壹刻宝文化驿站建设、“院落里·百姓家”理论微宣讲、移风易俗“青春相约·爱在云岩”活动等举措,创新方式创建文明乡风。
黔灵镇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的“厕污”同治项目施工中。
如果说杨惠村旧寨是云岩区治房和治风的典范,那黔灵镇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的“厕污”同治项目,则是治厕和治污的典型。
一年来,云岩区坚持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综合提升农村供水排水管理水平。生活饮水方面,完成黔灵镇及周边区域供水保障应急工程,改造三江水库输水管道,建设黄山冲、长冲加压泵站,保障辖区20余万人饮水安全可靠;生活污水方面,切实实施三桥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完善改茶村、三桥村等区域的雨污分流工程,完成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大凹村七组、偏坡村二组道路及污水管沟改造提升;黑臭水体方面,对已完成治理的2个国家监测点黑臭水体强化日常管护和定期监测工作,严防返黑返臭,并实施白腊大沟污染源整治工程,解决茶园农贸市场沟渠周边管网破损污水外溢问题。
黔灵镇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的“厕污”同治项目施工中。
治厕方面,云岩区坚持室内厕室外厕同治,常态化进行旱厕排查工作,发现一起清零一起;治厕治水同治,持续推进农村群众生活污水、厕所污水统一收集管网提质改造;公厕私厕同治,街道(镇)持续加大户厕管护宣传引导,压实村民对户厕的管护责任,做到“谁使用、谁受益、谁负责”。
目前,云岩区农村区域15所公厕纳入区环卫站统一管理,每个公厕配备管理员,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四定”管护。惠及170余户、710人的茶店村登高组“厕污同治”项目,正是云岩治厕的成果之一。
建好后的三桥村生活垃圾收集点。
记者了解到,云岩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标准,持续聚焦“五个环节”,确保垃圾治理常态长效。具体来说,在宣传引导村民规范进行源头分类、逐步实现“垃圾治理”百姓自治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垃圾收集收运,合理规划设置分类投放点745个,配置标准分类垃圾桶3980个。
目前,全区建成垃圾收集收运点12个、更新农村分类垃圾桶10组、安装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亭10个,合理规划垃圾收运路线17条,投入压缩车、摆渡车、船型车和杂物车等35辆,并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纳入城区环卫一体化管理,严控垃圾收运车辆“跑冒、滴、漏”现象,严防产生“二次”垃圾。(赵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