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个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3万多座桥梁拔地而起,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起“高速平原”,既改变了贵州的发展条件,也为生活在桥下的老百姓带来新的希望。贵州省贵阳市红枫湖镇大冲村村委会主任林科忠在采访中说,大冲村路、桥修通以后,大冲村的产业发展非常好,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
2023年8月31日,一列动车组在晨曦中经过位于贵州省独山县郊外的贵南高铁银坡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不止贵州,一项项交通工程让西部地区“天堑变通途”:甘肃80个县连通高速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蜀道难”的四川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在西藏,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十年间实现翻番,拉日铁路、拉林铁路先后建成通车,“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加快推进;在青海,随着续建湟源至西海等20个公路项目,青海将实现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九寨沟—绵阳高速公路(无人机照片)。九绵高速开通后,从成都至九寨沟县的时间将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4小时。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西部蕴藏丰富的煤、油、气等化石能源,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一项项国家重点工程落户西部,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华能永靖南山风电场,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付旭恒告诉记者,这里每年能发1.1亿度电左右,这些电全部供给南方电网,一部分用于本地消纳,一部分用于“西电东送”。
这是8月28日拍摄的白鹤滩水电站(无人机照片)。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金沙江干流,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电从西部送到东部,横贯数千公里,也必须走“高速公路”。这就得靠特高压输电工程。近年来,一批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领先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相继投产,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神州大地上,一张以西北、西南区域为送端,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以特高压电网为主网架、区域间交直流混联的西电东送电网已成形。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原主任李永斌表示,青海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十三五”以来,青海省新能源装机保持年均26%的高速增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双主体”,青海电网已初步具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本质特征,对支撑“西电东送”,服务“双碳”目标落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这是位于贵安新区的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无人机照片,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6月14日,工作人员在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内巡检。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西电东送”让绿电走进千家万户。而另一项超级工程,让越来越多西部城市迎来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这项工程就是“东数西算”——东部数据汇聚,西部算力支撑,构建高效节能的新型算力网络。
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八大国家枢纽节点之一,革命老区甘肃庆阳近年来借助“东数西算”工程,乘上新质生产力东风,上万个标准机架高效运行,算力服务陆续输向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迈上了转型升级、智变赋能的新赛道。
这是位于贵安新区的华为云数据中心(云上屯)(无人机照片,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10月16日拍摄的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截至2024年6月底,“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直接投资超过435亿元,拉动投资超过2000亿元,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63%左右。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说,“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等产业链发展,提升了国家整体算力水平。
更加便利的交通、更加清洁的能源、更加绿色的发展方式,让广袤的西部大地越山河、向未来!
作者:吴炜玲、刘在、吴斯洋
配音: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