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宁四小:为学生打牢“红色底”铸牢“民族魂”-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30 17:26:09
来源:新华网

贵州镇宁四小:为学生打牢“红色底”铸牢“民族魂”

字体:

  新华网贵阳9月30日电 “哒、哒、哒哒……”课间操时间,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第四小学的操场上传来清脆的竹竿敲击声,孩子们拿着竹竿来回跳跃,舞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镇宁四小校长李萍介绍,这种竹竿舞是当地布依族的传统舞蹈。2019年以来,镇宁四小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将非遗和红色元素有机融合于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构建了以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魂”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图为镇宁第四小学课间操时间学生跳竹竿舞。

  走进教学楼,大厅两侧的红色文化长廊引入注目,不仅介绍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重要历史事件,还记载着陆瑞光、王若飞等贵州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镇宁县本土红色英雄人物——陆瑞光,是“弄染结盟”中的少数民族首领。“从身边的英雄事迹学起,能够让孩子们更贴近历史的真实,更容易感悟红色精神的真谛。”镇宁四小副校长许其娅说。

图为镇宁第四小学教学楼红色长廊一角。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理解红色精神,每逢新学期,镇宁四小都会安排学生到当地的陆瑞光纪念馆、陆瑞光故居等开展研学活动,在踏寻红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学生们在聆听陆瑞光的故事。

  同时,镇宁四小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也极具本地民族特色,如蜡染、刺绣、唢呐、地戏、剪纸等,目前,社团数量已达70余个,每个社团成员也有30余人。

  安顺蜡染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宁四小五年级(七)班的学生杨婷婷参加学校的蜡染社团后,在抖音平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一个美观实用的蜡染书壳。

  “以前我对蜡染一窍不通,在老师的教授下,我学习到了很多,做出了很多作品。”杨婷婷说。

  地戏是安顺市独有的屯堡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镇宁四小地戏社团,学生们身着传统戏服、手拿道具刀枪,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舞蹈和唱腔来演绎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不仅传承了地戏,也了解了历史。

图为镇宁第四小学地戏社团上课现场。

  学校还开辟了一片“珍栗园”,作为孩子们实践和探索的绿色空间。在“珍栗园”中,每个班级都拥有一块土地,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和班级讨论结果,自由选择种植作物,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我们的花生入土了,等待发芽!”“杂草太多、土太硬,该翻土了!”……孩子们在留言板上写满了感言,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珍栗园生机勃勃,玉米、茄子、向日葵……绘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图为镇宁第四小学“珍栗园”。

  “未来学校将继续促进红色教育及民族教育的发展,不断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真正根植于孩子们心中。”李萍说。

 

  指导老师:王橙澄 欧继花

  文字:欧嘉雷 贺冰冰 詹永芬

  图片:刘智涵(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邓娴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