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探索“四心”工作法推进乡村治理-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探索“四心”工作法推进乡村治理

2024-09-12 10:13:12  来源:贵州日报

“四心”托起和谐化屋

——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探索“四心”工作法推进乡村治理

  杨春贤终于不再找村里念叨了。

  年过花甲的杨春贤几个孩子都在外务工,他觉得没有得到村里照顾,时不时就到村里来,问问为啥不给他办低保,为啥不关心他。

  村里做他的思想工作不管用,从村里走出去的律师王祥学回来,给杨春贤讲法律、讲政策,解开了他的心结。

  近年来,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和杨春贤一样,许多群众解开了心结,转变了观念,支持村里搞建设,一门心思谋发展。黔西市化屋村结合发展速度加快、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的实际,探索开“梳心会”、谈“掏心话”、找“热心人”、做“暖心事”的“四心”解纷工作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矛盾不出村,纠纷不上交,群众心气顺,发展干劲足,全力构建幸福和谐新化屋。

  开“梳心会” 群众心气顺了

  晌午时分,拎个小凳子坐在树荫下,看着干净整洁的院坝,结实美观的护栏,河头组村民杨守章装了一袋叶子烟,惬意地咂了起来。

  他想起去年村里提出给河头组美化庭院,硬化院坝、安装护栏时,他和村民们都反对。表面原因是水泥护栏太重,怕压垮院坝边的石坎。深层次原因是心气不顺:化屋快速发展这几年,位置偏远的河头组似乎没有享受到多少实惠。

  心气不顺就得理顺。怎么才能理顺?

  针对部分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政策不了解不熟悉等问题,化屋村探索通过召开党小组会,以“通俗话”讲解政策法规;召开院坝会,以“温馨话”疏解群众心里疙瘩;召开群众会,以“家常话”拉近干群心理距离等方式加以梳理解决。

  河头组群众心气不顺,村干部就到河头组开院坝会、板凳会,白天没做通工作晚上接着开,给群众讲,不是不发展河头,而是要有轻重缓急,不优先发展黔织组,化屋旅游就发展不起来,就带动不了河头组。

  道理讲明白了,群众的心气就顺了,院坝美化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3年时间,化屋村共召开院坝会、板凳会、群众会120余场次,宣传政策法规3000余人次,通过“梳心会”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件。

  讲“掏心话” 群众心结解了

  眼下,化屋村迁徙古驿道建设如火如荼。然而,五月份却因村民杨秋林的堵工,让施工方一筹莫展。

  原来施工方运输材料必须经过杨秋林家土地,施工方提出给赔偿,杨秋林摇头。村干部上门做工作,希望他支持村里建设,村里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赚钱机会,杨秋林不吭声。

  不管怎么沟通,杨秋林就一句话:给多少钱都不让过。

  原因出在哪里?“看来只有坐下来和杨秋林慢慢聊,说‘掏心话’才能找到症结。”驻村干部杨国奇想。

  下班后,杨国奇来到杨秋林家,和他拉家常,谈这几年化屋村的发展变化。杨秋林道出了事情原委:原来修建迁徙古驿道运输材料必须经过的土地是杨秋林和弟弟杨秋生的,施工方以为全是杨秋生的,就只与杨秋生沟通过。开始施工了,杨秋林没说半句话。他想,施工方会和自己沟通的。等了好一阵时间,还是没人和杨秋林讲土地的事。

  “兄弟,我不是不明事理,不是不支持村里发展,可他们太不尊重人了,一声招呼都不打。只要给我打声招呼,我可以不要补偿。”杨秋林一边给杨国奇斟酒,一边道出心里的委屈。

  通过掏心掏肺的沟通,杨国奇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第二天,杨国奇带着施工方到杨秋林家登门道歉,并给予了合理补偿,矛盾顺利化解。

  谈“掏心话”,才能打开心结,才能解决问题。杨国奇说,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往往是观念不统一、利益冲突所致,若不及时化解将会导致积怨加深。我们通过敲开群众家门,坐一坐、聊一聊,耐心听掏心话,详细了解矛盾发生的原因、过程,找到化解矛盾突破口,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找“热心人” 群众心墙拆了

  弟弟王林(化名)修建一堵墙把哥哥王军(化名)家和自己家隔开,导致哥哥一家出行困难的事,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原来,王林的母亲和哥哥王军住一起,王林知道母亲有低保,可是母亲生病需要医治,哥哥却一分钱都不拿出来。弟弟认为母亲的低保肯定被哥哥取来用了。哥哥说弟弟污蔑他,于是两兄弟大吵了一架。

  村里去调解,兄弟俩情绪都很激动,相互指责,反复沟通都消除不了两兄弟之间的隔阂。

  “这种情况,只有寨老或族老说的话他们才会听。”杨国奇说,通过走访了解到,他们家族中的王天成老人比较有威望,他说的话兄弟俩听得进去。于是,村里找到王天成,希望他出面调解兄弟俩的矛盾纠纷。

  王天成一听,事情的症结在王林母亲的低保去了哪里。通过询问得知,老人家经常悄悄把钱分给王军和王林的上学的孩子用,老人和孩子都不敢告诉王林和王军,因为怕他们知道了给孩子收回去。

  王天成问王林:“以你对你哥的了解,他是不是那样的人(取母亲的低保用)?”

  “应该不会,可是钱哪里去了?”

  “你们是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你应该相信他。至于钱的去向,你可以问问你母亲嘛!”

  王林这才想起,因为自己太激动,没有了解钱的去向。王林找到母亲,问清楚事情原委。于是,在王天成的见证下,兄弟俩握手言和。

  王林拆除了隔在两家之间的“心墙”,兄弟俩和好如初。

  “有些乡里、村里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只有找‘热心人’帮助化解。”杨国奇说,村里充分发挥邻里熟人之间好说事、亲朋好友之间多信任,乐于双向沟通的“关键人”优势,做通矛盾双方思想工作,努力做到“事心双解”。同时,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族长、老教师、老军人等群众认可且热衷调解的“五老”人员参与疑难矛盾纠纷化解,有效化解群众积怨。并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等话语权优势,广集民意、化解民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做“暖心事” 群众心焐热了

  村里要发展,群众支持是关键。如何才能获得群众支持?

  “多为群众办‘暖心事’,把群众的心焐热,他们就会全力支持你。”杨国奇说,化屋村通过为群众代缴保险、代办事项、送教上门等下沉服务,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赢得群众理解支持。

  一场车祸,让村民杨某习一家陷入困境:妻子重伤落下残疾,肇事司机一无所有,高昂的医疗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

  村里知道后,帮助杨某习一家申请临时救助,协助指导司机通过保险,为杨某习的妻子拿到了10余万元的医疗费用,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松了一口气。

  “以后村里的事,我一定全力支持。”杨某习感激地说。

  “有些矛盾纠纷,可以走司法程序解决,可如果走司法程序,就会赢了官司输了亲情,输了邻里之间的和谐。”杨国奇说,化屋村积极对接协调法院、司法等部门,让审判机关下沉服务,依托巡回法庭有效解纷止争。

  一条路,让村民杨守安和王贵芬反目成仇。

  杨守安和王贵芬本是邻居,杨守安放牛干活一直都从王贵芬家院坝过。王贵芬家硬化院坝,修建牛圈,给杨守安家留了两块砖的位置过路。

  两块砖的位置,背起苞谷草过不了,杨守安不干了,说走了一辈子的路,一下子不方便了。王贵芬说,我家院坝,我想给你留多少就留多少。

  双方剑拔弩张,互相放话要起诉,打官司。

  村里调解不了,就和绿化法庭、新仁乡派出所沟通,由绿化法庭法官和新仁派出所民警组成调解小组进行调解。

  调解员问杨守安:“假如打官司你赢了,你认为王贵芬家会不会服气?”

  “不会。”

  调解员问王贵芬:“假如打官司你赢了,你认为杨守安会不会服气?”

  “不会。”

  “这就对了嘛,无论你们哪家赢,你们两家的矛盾都化解不了。所以不要去起诉打官司了,我们帮你们找个折中的方法,把矛盾化解了。”调解员一席话说得杨守安和王贵芬直点头。

  最终,王贵芬把路加到3块半砖宽,杨守安不再计较,双方握手言和。

  “四心”促和谐,奋进向未来。3年来,化屋村通过“四心”工作法,共调解大小矛盾纠纷15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化屋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十余项荣誉。(记者 李凯 谢朝政 肖大熙)

[责任编辑:刘昌馀 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