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大同镇:小菌棒成为“致富泉”-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赤水市大同镇:小菌棒成为“致富泉”

2024-09-11 14:21:23  来源:赤水市融媒体中心

  秋日,赤水市大同镇红托竹荪菌种厂生产车间一派繁忙,菌棒生产线加速运转,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村民们正在装袋、打孔、上架、灭菌、冷却、接种、入库,为下一季红托竹荪增产增质打下坚实基础。

在赤水市大同镇红托竹荪菌种厂,厂长介绍菌种。(张浪摄)

  据介绍,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落户大同镇,修建红托竹荪生产车间、采购生产设备、冷库等。搭乘东西部协作的快车,做好“链”文章,还有了分拣中心、研究室。如今,公司集竹荪菌种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培育红托竹荪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良种加良法才能出良品。种质资源是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的基石,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把控配料、拌料、装袋、消毒灭菌等,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培育菌棒流程呈现标准化、科学化、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培育质量,林下红托竹荪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在赤水市大同镇红托竹荪菌种厂,厂长察看生产环节。(张浪摄) 

  公司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菌种提取和研发。“菌棒是保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第一步,绝不能马虎。”这段时间,厂长钟勇兵紧盯生产的每个环节,确保菌棒质量。如今,改变了原来从外地购买菌棒的方式,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从生产源头保障菌棒供应充足。

  “当前日产菌种1万至1.2万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技术的村民,在生产线上娴熟操作。根据市场需求,我们陆续招愿意学习的村民培训上岗,‘输血+造血’培养本土技术人员,一起做大做强红托竹荪产业。”公司负责人穆琴介绍。

在赤水市大同镇红托竹荪菌种厂,村民在有序操作,厂长在实地察看。(张浪摄)

  村民黄天芬上半年在分拣中心上班,下半年经过接种技术培训学习上岗,接种可以做700多个,加上底薪,收入很可观。

  红托竹荪是大同镇的“致富泉”,菌棒工厂化生产提升了红托竹荪产业整体产能,村民也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出门就进厂”的就近就业梦。

  天桥村村民游永莲也是受益人之一,在村里党员干部、志愿者召开群众会、小喇叭、走村入户等多形式宣传普及下,她和村民们相约来到厂里,觉得不用担心自己不懂技术,有老师免费教,跟着学就行。

在赤水市大同镇红托竹荪菌种厂,村民游永莲(右二)跟班学习。(张浪摄)  

  游永莲告诉笔者,看着容易,做着还是不简单,学会以后,工资是按照保底加计件算,在家门口又多一笔三、四千元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好产品自带口碑宣传。“8月中旬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客商主动联系,有的订单不敢接,担心量供应不上,只能量力而行。”穆琴笑着说。

在赤水市大同镇红托竹荪菌种厂,菌棒整起排列。(张浪摄)

  下一步,大同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镇、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做好带动示范和宣传,与公司继续写好红托竹荪产业这篇生态“好文章”,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共同在技术带动、人才培养、扩规提质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红托竹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张浪)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