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茶“父子兵”筑梦武陵山-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苔茶“父子兵”筑梦武陵山

2024-08-08 09:30:26  来源:新华网

  “你们这一代茶农,思路必须转变。以前用牛皮纸袋装茶叶,现在小罐茶、伴手礼已经成为新时尚,转变思路才能跟上时代。”“90后”茶人王宾在手机上翻看着茶叶包装设计样品,耐心帮“60后”父亲王飞开拓思路。

  王飞王宾父子二人,如今在武陵山腹地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新华村,把茶叶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有着“中国苔茶之乡”美誉的石阡,现有茶园38.52万亩。到石阡,就到了茶的海洋,大小茶园漫山遍野,举目皆绿。

  遍布石阡山乡的茶园。(孙伟 摄)

  年近六旬的王飞在新华村搞了半辈子茶叶,现在是石阡苔茶非遗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家六代人,坚持用传统手工做茶。

  “石阡苔茶有悠久的历史,如今生态更好,茶叶知名度越来越高。森林覆盖率近70%,平均海拔1000米,高山云雾出好茶。”王飞说,现在新华村有3000多亩茶园,每亩每年平均收入四五千元,管理好的能到六七千元。

  王飞在种茶制茶的路上干了30多年,对手工制茶颇有研究。采摘、萎凋、杀青、摊凉、翻炒、揉捻,每个环节不计其数的试验,成就了今天省级非遗传承人的经验。

  王飞(左)与村民交流手工制茶技艺。(孙伟 摄)

  斗转星移,茶树一茬换一茬,王飞的儿子王宾,正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2014年,大学毕业后的王宾回到新华村,一边跟着父亲学习种茶制茶,一边对品牌管理、市场经营展开探索。“干了几年后,发现我们品质上等的苔茶卖不出好价钱,这个问题一度让我困惑。”王宾说。新华村的茶农忙碌一年,制作的茶叶大多数成为知名品牌的原料,陷入“品质很高端、产值很一般”的困境。他想通过创新思路,让石阡苔茶的好品质转化为茶农的好收成。

  几年前,王宾向父亲提出“论克卖”的大胆设想,当头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在王飞看来,“茶叶又不是金叶子”,都是论斤卖。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王宾还真做出了“金叶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各地学习考察回来后,王宾按照不同顾客群体的喜好和购买茶叶的用途,将炒制的手工茶按克分装成小包、小罐,在精美简约的伴手礼包装盒上附上当地景点、非遗文化、苔茶历史等内容,产品更具吸引力、亲和力。

  王宾在茶园查看茶叶长势。新华社记者汪军 摄

  在王宾看来,这绝对不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正以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小而精的茶叶产品包装美观,还便于携带饮用。他还推出了茶叶伴手礼,通过酒店和线上平台推介。去年,王宾家600多亩茶田的茶叶产值约2200万元。

  “现在年产值翻了起码3倍,确实没想到!不仅如此,我一直给王宾强调品质,茶品就是人品,他也在坚守这个理念。”王飞说。(记者杨三军、汪军)

[责任编辑: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