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纳晴高速|牂牁江大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聚焦纳晴高速|牂牁江大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24-06-04 14:12:34  来源:六盘水日报社

  大型机械设备有序运转、机器轰鸣声不停作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施工,有的在使用焊枪对桥面钢板进行焊接,有的在桥面指挥施工作业……连日来,牂牁江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热潮涌动,施工现场繁忙有序,正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建设中的牂牁江特大桥全景。聂康 摄

  “施工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现状是摆在众多世界级桥梁建设面前的共性难题,牂牁江大桥也不例外。”牂牁江大桥承建方贵州公路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纳晴15标项目负责人赵明富坦言,大桥的设计采用了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的形式,主桥钢桁梁共有73个节段,总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6万余吨。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团队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复杂的地质环境、高昂的施工成本以及技术创新的需求等。然而,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以及不断的技术创新,这些困难和挑战都被一一克服。

繁忙的施工现场。聂康 摄

  牂牁江大桥主塔下横梁净空101.5米,跨度31.6米,高9米,重4075吨,横梁超大跨径支架搭设施工成为一大难点。为此,施工团队自主研发了2米×4米特制贝雷片超大跨径支架系统,打破公路行业传统321贝雷支架系统跨度限制的瓶颈。大桥总工程师付华说:“我们创新研究出的山区超大跨现浇贝雷支架系统,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

  “近年来,贵州省实现从‘地无三里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一座座桥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把‘无桥不成路’的贵州点缀得淋漓尽致。然而,这些盛名在外的明星桥梁,少不了中字号企业的共同参与,没有一座属‘纯贵州造’,直到牂牁江大桥的建设,才打破这一僵局。”赵明富说,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为桥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实践平台,小到一根索股钢丝、一粒混凝土砂石,大到主桥钢梁,牂牁江大桥的建造体现了贵州自主品牌的实力。

工人正在施工。(纳晴15标项目部供图)

  大桥的上部和下部构造均由贵州本土企业施工,更为重要的是,大桥使用的主缆及吊索由位于贵州遵义的贵州钢绳集团加工制造,而引桥及主桥钢梁则由公路集团交通产业园生产加工,这是贵州本土企业首次生产加工悬索桥主缆、吊索以及特殊结构桥梁钢结构。因此,牂牁江大桥是首座从下构到上构实现全过程“纯贵州造”的悬索桥。

建设中的牂牁江大桥。聂康 摄

  “4月底,牂牁江大桥的顺利合龙,为纳晴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正在加紧桥面铺装、防撞护栏安装等附属设施的建设,这些工作的完成将进一步提升大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更加优质的通行体验。”赵明富介绍说。

建设中的牂牁江大桥全景。聂康 摄

  牂牁江大桥,作为纳晴高速的控制性工程,这座桥梁界新秀,在横跨贵州晴隆、普安、水城、六枝等4县(区)的交界处拔节生长,其建设进展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这座大桥全长1849米,主跨1080米,桥面至江面的最高距离达到380米,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大桥建成通车后,牂牁江两岸的路程将由1小时缩短为1分钟,形成贵州与四川、广西之间的快速通道,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江弢)

[责任编辑:李涛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