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开阳环湖新区水秀山明,容姿焕发;城区高楼林立,车流如织……
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开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塑形”“铸魂”齐抓,压实责任,凝聚合力,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投入力度,城市综合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整治占道经营。
强化保障,筑牢文明根基
全县上下同心、持续发力,努力将开阳县打造成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开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围绕目标体系,组建了一办八组工作机构,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面对创建工作中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绘制“作战图”,划定“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定期调度、明察暗访、绩效评估、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形成了有领导、有组织、有措施的工作机制。
该县研究制订《城区包抓共建和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坚持“条包块管、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属地管理,重心下移、责任到人”原则,根据城区规划布局,以社区为单元,各乡(镇)按照要求分别建立了乡(镇)、村、组三级网格,理顺了管理层级,明晰了职责界定。
“光说不练假把式,工作还得看落实。”开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尧说,为落实落细落小各项工作任务,每周三都会组织开展相约星期三活动,领导带头在包抓共建区域开展志愿服务,并及时督导检查,通报曝光,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目前,共下发督查通报24期,督促问题整改1178个。
整治乱搭乱建。
突出整治,擦亮文明底色
“我们这小区以前很糟心,外墙皮掉渣渣,路面坑坑洼洼。尤其下雨天,楼顶住户房屋还漏水。改造后墙体外立面翻新了、排水通畅,小区花园还插上了文明宣传牌,住着舒心多了……”谈起小区新变化,家住北街社区的张大妈笑得合不拢嘴。
社区是一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该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心工程进行重点打造。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亮化、美化,小区形象不断优化,品位不断提升。
文明者,美而有序。就一个小县城来讲,小市场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位于县城中心区域的青西农贸市场,每天流动人员达3000多人,是该县较为活跃的商贸集中区。
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中,该县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共拆除彩钢瓦(棚)房、补修地面、整修线路、粉刷围墙、更换门头、配置消防器材。经过集中整治的北新街综合市场卫生整洁、分区合理、秩序井然。
顽疾治愈,面貌焕新,旺了人气,乐了商户。小吃店商户孙建表示,市场整治提升后,他扔掉了柴火,用上了液化气,搬进了小吃区。因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收入比之前翻了一倍。
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行动开展以来,该县下硬手、出重拳整治乱搭乱建、摊位乱摆、车辆乱停等20种突出乱象,以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拟增设停车位500个,新增城乡绿化面积31094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内外兼修”美丽蜕变。
典型选树,共享文明成果
在开阳县龙水乡,说起龙江村的“好媳妇”王小英,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一番。她尊老敬老、淳朴真诚、乐观自信的故事在街坊邻里间播撒着文明,教化着民风。
近年来,该县注重培树典型,突出示范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评选出“开阳好人”“见义勇为”“最美基层奋斗者”等50余人。通过评选表彰、事迹展播、巡回宣讲、宣传展示等形式,推动引导群众“评好人、议好人、学好人、当好人”活动深入开展,礼遇身边好人在泾水河畔蔚然成风。
“奶奶,下雨天车多路滑,我们送您过去吧!”
“往前走,下个路口就到。要是还找不到,可以再问我们‘小红帽’。”
每天高峰时段,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都能看到一群这样的身影:他们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挥舞劝导旗,给行人和车辆指引路线。一句句温馨提示,一声声耐心劝阻,让这一抹“志愿红”成为路口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希望通过文明实践示范带动,促进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文明素养提升,使创建工作内化为市民自觉行动,融入城市灵魂。”据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发展人介绍,该县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活动、完善服务机制、打响服务品牌等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争取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目前,在“文明积分超市”“四点半课堂”“相约星期三”等文明实践品牌的带动下,该县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受众人数达到10000余人次。(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