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贵州草海生态系统首次发现鸳鸯较大越冬种群-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科研人员在贵州草海生态系统首次发现鸳鸯较大越冬种群

2024-05-02 17:15: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5月2日电(卢志佳)近日,贵州科学院科研人员在贵州威宁草海生态系统首次发现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鸳鸯较大规模野生种群,鸳鸯种群数量高达67只。

  此次野外监测活动记录到鸳鸯与其他共栖鸟类有凤头潜鸭、白眼潜鸭、琵嘴鸭等13种鸟类。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开展的草海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的鸟类报告中,首次在草海记录到了鸳鸯,但鸳鸯数量较少、报告中无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环境的描述。

  鸳鸯隶属于雁形目鸭科鸳鸯属,是我国II级重点保护鸟类,具有较高的文化、观赏、科学研究及生态价值,是湿地及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示物种。鸳鸯较大种群在草海流域的发现,首次明确了草海生态系统鸳鸯分布的地点、种群规模及环境特征,增加了贵州省乃至全国鸳鸯分布的数据实证,为高原湿地鸟类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数据支撑。

  据悉,早在1980年,贵州科学院就在草海湖边缘东北面正式成立贵州科学院草海生态站,占地面积为5063㎡,是贵州省第一个湖泊及湿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自建站以来,草海站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基础数据,并在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作用,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院各类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近年来,已连续4年开展全省42家省(国家)级重要湿地动态监测与评价工作,为贵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