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走进湄潭县乡村,目之所及,草木青翠,百花盛开,处处迸发出勃勃生机。
2023年9月,省委书记徐麟在湄潭县调研时指出,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深入推进茶旅融合,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锚定目标,勇毅前行。湄潭县依托资源禀赋,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深入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开辟乡村产业、就业、创业、企业、公共事业“五业兴旺”助农增收路径,奋力绘就“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画卷,用实干实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增光添彩。
(一)
在湄潭县兴隆镇兴隆场村,连片茶园蜿蜒起伏,一垄垄茶树吐露鲜芽……
“通过从村集体取得种植基地,委托茶农用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吸引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流转土地成为茶园主,拥有自己的定制茶园。在此过程中,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最终打造高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实现茶园经济价值转换。”兴隆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总经理张权友介绍,该模式中,茶农能够获得流转土地、管护茶园等收入。
为打破茶产业传统发展模式,湄潭县在前期初步探索茶园经营权流转管理的基础上,创新“一亩一证”经营权流转和分片定制托管服务机制,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助农增收。
近年来,湄潭县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2023年茶叶产量达7.2万吨,茶业综合收入达180亿元,茶经济覆盖8.8万户35.1万人。
该县坚持农业发展“一县一业、多镇一特、数村一品”,结合实际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优质稻+、辣椒、蔬菜以及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拓宽产业效益覆盖面,2023年完成林下经济林地利用面积43.93万亩,产值达4.69亿元。
该县还聚焦资源、客源和服务三要素,深入推进农旅融合,着力以场景引客、住宿留客、业态聚客,全面推动旅游提质升级,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
乡村产业遍地开花,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23年,湄潭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08元,增速8.2%,一幅百姓宜居宜业、和睦安宁的美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二)
2月29日,在湄潭县村播中心“百村万名新农人”直播电商培训班现场,培训导师正耐心指导培训学员如何设计直播场景的搭建及应用,学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不时提出问题和导师互动交流。
村播中心负责人佘先迪告诉记者,直播电商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可以让更多农民群众提升就业技能,扩展就业渠道,增加他们的收入。
来自高台镇合江村的辜杭看中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想利用直播平台帮助家乡宣传旅游景点,推广农特产品。在看到县里免费开直播培训的消息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有专业团队免费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这场培训真是‘及时雨’。”短短一周培训过后,辜杭熟练掌握了基础的直播技术。
聚焦“直播+电商”新业态,湄潭县扎实推进村播中心和“百村万名新农人”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直播、能卖货的“新农人”。2023年6月以来,累计开展电商直播培训8期,免费培育直播电商达人400余人。
当天,在距离村播中心4公里外的茶博会展中心,200余名务工人员免费乘车前往浙江、广东等地务工,自驾前往务工的群众还收到了自驾补贴。返岗群众纷纷表示,这次劳务直通车返岗活动,减轻了经济负担,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关怀。
针对湄潭籍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湄潭县深入推进农民工县外务工稳岗行动,建立劳务协作站(点),动态跟踪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广泛收集东部省份企业用工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同时,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强化重点人群就业保障。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积极探索“社区组织、邻里互助、适当补助”模式,大力开发群众互助岗位,结合本地采茶用工需求,开通采茶公交线路,促进灵活就业。
湄潭县还常态化摸排县内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匹配岗位,定期组织企业开展现场招聘。
把就业这道民生必答题答准、答好,在春风劲吹中,湄潭稳就业让民生福祉“厚起来”。
(三)
立足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提升“造血”功能,湄潭县用足用好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巩固和扩大农民群众财产性收入。
走进位于鱼泉街道新石村的偏岩塘组,一幢幢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环绕在群山之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云伴山居民宿就坐落在这幅“画卷”之中。
云伴山居民宿的老板彭珊珊告诉记者,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民宿,一直是她和丈夫的心愿。在详细了解了湄潭宅基地制度改革后,经过实地考察,她租下一栋视野开阔的闲置黔北民居,将其改造成民宿。
作为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确定的104个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湄潭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不断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让群众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获得“真金白银”。
“有了多方保障,我们更能安心发展民宿产业。”彭珊珊说。如今,云伴山居民宿已远近闻名,生意越来越好,不断有来自四川、重庆、贵阳等地的游客前来住宿。
在宅基地政策的赋能下,新石村现已有户晓、云伴山居等民宿20余家,带动新石村农村劳动力就业500余人。2023年,湄潭县28个乡村旅游点、300余家民宿实现营收近8000万元,带动近1500名群众人均增收1.5万余元。
抢抓政策机遇,湄潭县鼓励各地依托农村山林、土地、宅基地、建设用地、房屋、河流和闲置低效的公共设施、扶贫资产等先行先试,努力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各方能人来乡创业、退休人员返乡安居,积极打造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的示范。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湄潭县还深入实施乡村创业要素保障行动和服务提升行动,持续政策用力,为有创业意愿、培训需求的创业人士提供创业培训。健全返乡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探索组建培训、咨询、指导、实践为一体的“创业之家”,动态监测、跟踪服务农民工创业。
政策利好,机遇交织,如今,湄潭在创新创业上呈现出千帆竞发的喜人局面。
(四)
在遵义七味茗香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味茗香”),一辆满载33吨红茶的大货车正准备发往重庆,经重庆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
七味茗香是湄潭茶叶进出口龙头企业之一。抢抓发展茶叶出口优势,七味茗香和贵州大学茶学院合作,研发出利用茶叶边枝制成的颗粒红茶,得到了海外市场较好反响,产品远销至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让“干净黔茶”逐步实现了“全球共享”。
公司总经理喻能红告诉记者,目前颗粒红茶的品牌不仅让产品持续走俏海外市场,还增加了茶农收入。“不同于其他茶生产的季节性要求,颗粒红茶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算下来茶农每亩茶园可增收1000元—1200元。”
品牌强企,以企富农。近年来,湄潭县坚持强企业、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支持发展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利益联农机制,提升企业带农质效,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聚焦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效应强的产业,湄潭县持续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力度,着力招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产品整体生产加工水平,带动农民增收。
不仅如此,湄潭县积极开展“提质强企”活动,持续加大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政策扶持,全力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针对产值创造、就业贡献、利益联农情况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给予各类扶持。
“补链”补出新优势、“强链”强出竞争力、“延链”延出新价值。湄潭县累计培育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45家,农产品类规上工业企业21家。随着湄潭企业数量的逐渐增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地就近就业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五)
宽敞明亮的文体活动室、干净卫生的助老餐厅、功能齐全的康复理疗室……走进湄潭县颐康养中心,老人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或坐在屋前享受阳光,一派温馨闲适、其乐融融的景象。
湄潭县颐康养中心于2022年6月投入运行,一经开放便以设施全、服务优的特点成为附近独居老年人的好去处。“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和关爱陪伴等服务,既方便了我们,也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谈起颐康养中心,老人们高兴地说。
湄潭县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支持养老机构将服务延伸到农村老年人家庭,为老人提供照料护理、助餐助洁等服务,让农民群众子女能放心外出务工。
这样的幸福、温暖在蔓延。2023年6月,西河镇卫生院仁合分院在西河镇仁合村揭牌成立。此后,包括仁合村、乐园村、万兴村等在内的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
一直以来,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是农村物流最大的梗阻。湄潭县结合实际,完善县级物流中心、镇(街道)配送站,建设交通、邮政、快递等“多站合一”的镇级综合服务站(点),扩大农村物流覆盖面,让群众在享受网购便捷的同时,也将更多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教育方面,湄潭县深入推进教育资源下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农村群众子女在高中教育前进城就读的成本。同时,支持县中职学校师资下沉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户增产增收聚力赋能……
伴着春的盎然,湄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顺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中阔步前行。(记者 林朋 马云才 张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