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富矿精开让“聚宝盆”裂变新生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丽 李黔渝 施钱贵
贵州磷化集团黔南州生产基地(2024年3月1日摄) 杨文斌摄/本刊
“黔中无闲石,贵州多宝藏”,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10位;已发现矿种13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资源富集的贵州省被称为“江南煤海”“中国磷都”,是个天然“聚宝盆”。
如何让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龙年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贵州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通过“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闯出一条发挥能矿优势、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加快打造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精确探矿:挖掘沉睡的资源“宝藏”
40多年来,贵州省战略矿产智慧勘查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带领团队一直走在贵州“寻锰”的路上。
周琦创立了全新的锰矿喷溢沉积成矿的新理论,研发出隐伏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通过转化应用,这套体系在黔东地区实现锰矿找矿重大突破,使得黔东成为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贵州锰矿资源储量跃居亚洲第一,重构了国家锰矿资源格局。
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随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战略性矿产需求面临数量和种类双增长态势。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俄乌冲突等影响,我国能矿资源保障压力加大。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杨兵说,2023年初,国家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贵州紧盯国家战略性矿产和紧缺急需矿种,坚持以“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为目标,深入推进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矿种多、分布广、门类全,但全省矿产地质调查覆盖率仅21.98%,部分矿种家底不清。“把沉睡的宝藏准确找出来,摸清有多少米下锅,才能把好米做成好饭。”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地勘处处长高玉平说,贵州矿产资源勘查主要集中在1000米以浅的“第一找矿空间”,能找、好找的资源基本找到,亟需开展深部探矿。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以来,贵州省级财政投入资金实施了117个找矿项目,获得一批新增资源。其中,磷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获磷矿资源量6.5亿吨;新增铝土矿资源量7678万吨,新增锂资源量47万吨;在黔西北找到全国少有的高品位铅锌矿床,新增铅锌矿20.7万吨。
“地球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找矿犹如‘大海捞针’,提高找矿效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瑞忠说。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在黔中地区黏土岩中发现了锂超常富集现象,资源量大、利用价值可观。地质证据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黏土是碳酸盐岩地层长期风化过程中,不溶的泥质组分在下游沉积下来而形成,在黏土演化阶段的有利条件下吸附了水里的锂而富集形成了这种类型的锂矿。
胡瑞忠团队研究建立的以“多块体作用驱动、陆壳供给矿源、高低温矿并重、成矿面状展布”为核心的陆内成矿新理论,拓展了矿床学的理论和找矿应用体系。
数亿年的沧海桑田让贵州成为国际地质学界公认的“沉积岩王国”,找矿行动既需加深“攻深找盲”,更要不断“推陈出新”。高玉平介绍,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贵州积极创新推广运用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推进找矿快速突破。与此同时,探索推进“数字勘查”,用好地质数据,促进地质勘查与大数据融合。如利用计算机三维可视化信息技术,快速、动态、精细地建立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有力助推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福泉大湾超大型磷矿床等一批重点找矿项目快速突破。
精准配矿:“富资源”要匹配“优企业”
1月15日,全国首个磷矿资源集采平台——“富矿精开·贵磷集采”磷资源集中采购供给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围绕磷矿石及相关初级产品,集采平台可实现“一站式”精准采购和供给,实现资源精准统筹配置,满足不同中下游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磷化工产业链越来越长,下游产品日益丰富拓展、上下游关联度和耦合度也日益紧密。”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矿业权管理处处长唐兴文说,并不是所有以“磷”为资源的企业都需要从挖矿做起,但由于缺少高效资源供给平台,省内一些企业生产的洗精矿和初级矿产品,长距离运到省外,再被省内其他一些企业远距离、高价格买回来,浪费时间和经济成本。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通过调研发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中下游加工企业普遍担心出现原材料短缺,有的企业把获得矿业权作为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曾有14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项目通过地方政府提出矿业权配置需求,磷矿需求总量约10亿吨,而具备原矿使用能力的仅有5家企业,大部分需要的是磷酸中间产品。
“集采平台”上线就是为了精准破解磷矿供需这个痛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唐兴文说,入驻的新能源企业可向平台提报生产所需的磷矿石、湿法净化磷酸以及工业级一铵等需求,平台根据供应商生产、库存情况尽量满足各企业的需求,并按95折的优惠幅度与企业主体签订保供协议,实现资源快速配置,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效衔接。
目前平台已入驻新能源企业9家、供应商企业5家,累计签约金额2.42亿元。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波说,今年,公司与“贵磷集采”平台签订了全年净化磷酸和工业级一铵的采购保供协议,直接买原材料,就能满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需求,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本身是做磷酸铁的,就不必再想着去开磷矿、制磷酸来做磷酸铁。”唐兴文说,平台推动供需精准匹配,形成本地供应链,鼓励链上企业做“专精特新”,提高企业的专注度。
“把矿产资源精准配给真正有需求、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实现物当其用。”杨兵说,过去,一些优势资源配给了实力不强的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资源配置后对矿业权人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存在“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等现象。精准配矿就是按照市场化方式,引导优势资源向承担行业初级产品保供任务的集中采购供给平台集聚,向支撑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项目集聚,向具有全链条深加工能力的优强企业集聚,避免“大矿小开”“化整为零”“供需错位”。
精细开矿:从“采富弃贫”到“吃干榨尽”
坐拥“富矿”,但资源不可再生。贵州主要优势矿种大型矿山占比基本在40%以内,尤其是大型煤矿占比仅5.9%,矿山普遍存在“小散弱”现象,低品位矿、共伴生矿利用水平低,“采富弃贫”造成矿产经济价值没有充分释放。
为破解难题,贵州引导存量矿产资源向链主企业集聚,逐步形成大型企业为主体、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精细开发新格局,实现规模化发展,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和矿山尾废,让“优矿用好、呆矿用活、劣矿用足”。
全国磷化工龙头企业贵州磷化集团在开阳洋水矿区试点,“吃干榨尽”夹缝零星矿产资源,盘活资源存量。通过试点发现,如夹缝资源得以整体开发,集团可盘活磷矿石资源量约1.3亿吨,相当于新增2个大型和1个中型储量规模磷矿山。
近年来,贵州磷化集团围绕提高磷矿资源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中低品位磷矿及尾矿综合利用和加大钙、氟、硅、碘、镁等伴生资源利用,集中开展课题研究和专项攻关,实现磷矿资源的全要素高效利用。
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介绍,企业首创从磷矿共伴生资源中提取氟资源,进行产业化回收利用,商业化运营。该技术颠覆过去从萤石矿中提出氟资源的技术路线,既保护了已逐渐枯竭的萤石资源,也为全球行业、我国战略性氟资源获取开辟一条绿色循环的新路。目前,这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企业生产的无水氟化氢产品年产能18万吨,产量位列全国前三。
精深用矿:“链主+链条”寻求高端赢利点
2023年12月28日,三家国内行业龙头——青山控股集团、华友控股集团、华峰集团与贵州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超700亿元,与贵州在磷煤化工一体化及产业配套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这是迄今为止贵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5位。推进产业低碳循环发展,让贵州煤化工底色由“黑”变“绿”。近年来,贵州多个煤化工重大项目加快上马,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正在形成一批煤化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串珠成链、延链强链成为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力抓手。
早春时节,建设正当时。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伴随着施工发出的各种声音,一派繁忙景象。工地上,上千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示范项目焦化板块负责人王海彬介绍,过去的焦化企业普遍存在高污染、高耗能问题,而这个项目能实现余热、烟气全部回收利用,可制成高纯氢、硫铵等20多种产品,显著提升综合效益。
在行业内,磷矿石的销售利润约500元/吨,净化磷酸产品折算为磷矿石约2500元/吨,磷酸铁产品折算为磷矿石约2700元/吨,磷酸铁锂产品折算为磷矿石约3000元/吨。一块块黝黑的乌金,经由科技链条一环环、一道道“分解”“催化”,变成了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所需的电,新能源汽车行驶所需的氢燃料,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复合肥,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
“同一种矿产资源有不同的产业链,不同矿产资源可以耦合成新的产业链。”何光亮说,精细用矿要求强化“链式”思维,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又推动跨界合作构建新的产业优势,发展矿业经济新质生产力。
何光亮介绍,十年来,企业每年使用的磷矿总量变化不大,从过去单一生产化肥,到现在生产特色优势的现代化肥、精细磷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拓展出100多种产品,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助推企业成长为具有产业主导力、全球竞争力的磷化工企业。
通过推动“链主+链条”矿业产业发展,贵州将打造一批煤化工、磷化工、锰加工、铝加工等百亿、千亿级矿业产业集群。数据显示,目前贵州全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共有124个、总投资达1250亿元。
(《瞭望》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