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是老百姓身边的民生实事。在贵阳市云岩区完成974个“一圈两场三改”项目的过程中,八鸽岩街道市北路社区创新推进“一事一议”工作机制,解决居民反映的老旧社区加装电梯难题,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
日前,记者走进市北路社区中华北路157号小区,平整洁净的沥青路、钢结构框架和全玻璃外观的电梯兼顾了美观和采光……小区焕新让人眼前一亮。
电梯出于安全考虑还加装了刷卡系统,只有本栋楼的业主才可刷卡乘电梯。“以前爬6楼中途都要休息两三次,现在进门刷卡验证身份,电梯一键上楼,安全又方便。”72岁的住户贺老伯说。
市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姗姗介绍,中华北路157号小区共有24个单元290余户居民,老年人占比高达80%,最早的楼栋于1983年修建,其余楼栋也有近20年历史,且都是老旧的步梯房,不少老人“望楼却步”,急盼加装电梯。
2022年,在“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中,这里被纳入测绘巷周边综合整治项目,小区加装外挂电梯也被提上日程。记者了解到,前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八鸽岩街道、市北路社区通过坝坝会、入户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全面收集社情民意。
中华北路157号小区加装的14部电梯全部投入使用。
徐姗姗说,工作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低层住户而言,加装电梯并非必要,遮阳、产生噪音等问题也成为他们的顾虑。”
对这种老旧小区改造中经常出现的居民对改造方案不满意、居民之间意见不统一等问题,全国青联委员、省政协委员、贵州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秘书长白宝康认为,“老百姓的诉求都是很实际很具体的,但也是多元的。政府应该以协调者的角色,把物业、业委会、居委会以及改造公司或施工团队等相关各方协调到同一个平台,大家平等对话商议。”
为此,八鸽岩街道把增设电梯项目作为重大民生实事,通过“一事一议”推进工作。
“产权单位专门成立了旧改专班,和社区、业委会一起给居民做工作。每周开一次专题会研究,还通过实地勘测、外出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安装电梯的困难和可借鉴的事例。”
最终,在旧改专班、街道、社区以及业委会耐心深入地宣传发动下,除了不具备安装条件的单元楼外,小区14个单元楼均同意加装电梯。
按照群众诉求,除了兼顾外表美观和内部采光外,电梯还采用了无机房模式,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2022年8月施工,2023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小区180户居民告别出入家门走楼梯的历史,享受着电梯带来的诸多便利。
通过深入推进“一事一议”工作,让老旧小区实现从“里子”到“面子”的蝶变,八鸽岩街道仍在积极探索新方法。
徐姗姗介绍,中华北路185号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2022年被纳入测绘巷周边综合整治项目。改造初期,有群众提出想把院落里的花池改造成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街道社区派出工作人员多次入户征求意见,大部分居民认为,小区绿化空间有限、活动空间不足,如果再进行改造,老年人和小朋友就没有活动空间了,不支持改造成停车位。社区将调查意见及时向提出诉求的居民进行回复,最终保留了花池。
近日,记者走进市北路社区中华北路185号小区看到,虽未新改造停车位,但经过将原有空地重新施划停车位,还是让院落停放的车辆整齐不少。
徐姗姗介绍,小区在改造中增加了消防设施,新安装了公共区域路灯,还清掏了多年沉积的沉沙井,平整路面,把空置的地方规划出了46个停车位。一些热心居民看到小区的变化后,也自发加入对小区的管理。
白宝康认为,在“一事一议”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居民意识实现从“我”到“我们”的转变,从知情到理解再到支持,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小区改造工作,而不只是作为个体来看待变化。同时,要发挥好社区里已有的“生态群体”作用,如网格员、各类社会组织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等,让这些群体成为解决问题的抓手。
市北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下一步将继续主动深入居民家中收集问题、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力争让改造后的小区好看又好住。(记者 高琴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