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贵州·新华一周图片精选-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光影贵州·新华一周图片精选

2023-10-22 18:29:27  来源:新华网

  贵州从江:云海星空日出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10月16日,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天鹅山拍摄的云海日出景观(无人机照片)。

  金秋时节,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境内的天鹅山星空云海日出交相辉映,如梦如幻,宛若一幅流动的画卷。

  新华网发(吴德军 摄)pagebreak

  “慢火车”穿行黔北山区三十载

  10月17日,5630次列车到达桐梓站后,村民携带农产品下车。

  往返于遵义、重庆间的5630/5629次列车自1993年4月开行以来,一直是沿线山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这趟列车全程运行约300公里,历时7个多小时,沿途停靠21个车站。由于票价低廉、停靠站点多,部分沿线的村民通过这趟列车携带农产品进城售卖。三十年来,这趟“慢火车”一直默默带动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pagebreak

  贵州:充电桩设施乡镇全覆盖

  车主在六盘水市钟山区青林苗族彝族乡使用充电桩给新能源汽车充电(9月22日摄)。

  近日,随着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云贵乡二期公租房停车场的充电桩项目建成投运,贵州正式实现了充电桩设施乡镇全覆盖。

  近年来,南方电网贵州公司围绕“乡乡有充电桩”目标,积极推进充电网络向乡镇延伸,着力打通乡镇充电桩设施全覆盖“最后一公里”,全力满足群众的绿色出行需求。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pagebreak

  晨曦里的贵阳,别样美!

  10月18日,航拍晨光中的贵阳。

  当日,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黎明初晓,柔光微露,朦胧的晨雾似轻纱般袅袅飘荡,依稀晨光中的城市慢慢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这样的秋日晨光,你喜欢吗?

  新华网发(吴林燚 摄)pagebreak

 晨曦里的贵阳,别样美!

  10月18日,航拍晨光中的贵阳。

  当日,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黎明初晓,柔光微露,朦胧的晨雾似轻纱般袅袅飘荡,依稀晨光中的城市慢慢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这样的秋日晨光,你喜欢吗?

  新华网发(吴林燚 摄)pagebreak

  秋收忙

  10月18日,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永丰村农民把收获的玉米挂在屋前晾晒。

  金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秋收活动,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新华社发(范晖 摄)pagebreak

  秋收忙

  10月18日,茶农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茶园内采摘秋茶(无人机照片)。

  金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秋收活动,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新华社发(袁福洪 摄)pagebreak

  航拍贵州镇远古城 水清景美古韵悠悠

  图为10月19日航拍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一景。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境内的㵲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太极图古城风貌。

  㵲阳河在镇远县境内长93.7公里,是镇远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镇远县统筹推进河长制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水岸同治,通过河道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举措,不断加强㵲阳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镇远古城核心景区旅游品质得到巩固提升。

  新华网 周远钢 摄pagebreak

  贵州镇远:㵲阳河风景如画

  图为10月19日航拍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㵲阳河景区风光。

  㵲阳河景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城西十七公里的群山之中,由龙王峡、诸峡葛、西峡组成,是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以“雄、奇、秀、幽”为特色,山色水韵风光迷人,景色万千,美不胜收。

  㵲阳河在镇远县境内长93.7公里,是镇远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镇远县统筹推进河长制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水岸同治,不断加强㵲阳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新华网 周远钢 摄pagebreak

  贵州赤水:古法晒醋酿造忙

  10月21日,在赤水市黔老翁醋厂,工人在查看酿好的晒醋。

  深秋时节,贵州省赤水市醋厂工人抓住晴好天气酿制晒醋,一缸缸晒醋散发着浓郁的醋香。

  2021年,赤水晒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大力挖掘和培育乡土人才传承这项古老技艺,让赤水晒醋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焕发生机。

  新华社发(王长育 摄)pagebreak

  贵州赤水:古法晒醋酿造忙

  10月21日,在赤水市黔老翁醋厂,工人在晒醋晾晒区作业(无人机照片)。

  深秋时节,贵州省赤水市醋厂工人抓住晴好天气酿制晒醋,一缸缸晒醋散发着浓郁的醋香。

  2021年,赤水晒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大力挖掘和培育乡土人才传承这项古老技艺,让赤水晒醋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焕发生机。

  新华社发(王长育 摄)pagebreak

  苗绣传承人龙禄颖 巧手助力乡村振兴

  龙禄颖在公司的苗绣产品数字化云生产车间查看刺绣室内装饰画成品(10月18日摄)。

  深秋的㵲阳河畔,天气逐渐转凉。在手工刺绣车间,龙禄颖与绣娘们以针当笔,以线为墨,将花、鸟、鱼、蝴蝶等元素绣在绣片上,一幅幅配色大胆活泼、图案栩栩如生的苗绣作品,在指尖上下穿梭间诞生。

  龙禄颖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省级非遗苗绣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苗绣的龙禄颖,早年曾在广东省深圳市的刺绣厂里打工。2006年,在外打拼十余年后,龙禄颖放弃在深圳国企的稳定工作,带着积蓄返回家乡,带头以手工刺绣为突破口发展苗绣产业,带领乡亲们靠刺绣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17年来,龙禄颖依托当地丰富多彩的苗绣资源,以“传承民族文化,带动妇女就业”为企业发展理念,打造的50个创意刺绣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同时,免费给当地妇女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带动10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用好一针一线,带动乡亲致富。”龙禄颖说,这是她最初的创业梦想。在绣娘们的一挑一穿之间,一幅幅乡村“锦绣”蓝图正在实现。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pagebreak

  苗绣传承人龙禄颖 巧手助力乡村振兴

  龙禄颖在公司的苗绣产品数字化云生产车间介绍刺绣室内装饰画设计理念(10月18日摄)。

  深秋的㵲阳河畔,天气逐渐转凉。在手工刺绣车间,龙禄颖与绣娘们以针当笔,以线为墨,将花、鸟、鱼、蝴蝶等元素绣在绣片上,一幅幅配色大胆活泼、图案栩栩如生的苗绣作品,在指尖上下穿梭间诞生。

  龙禄颖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省级非遗苗绣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苗绣的龙禄颖,早年曾在广东省深圳市的刺绣厂里打工。2006年,在外打拼十余年后,龙禄颖放弃在深圳国企的稳定工作,带着积蓄返回家乡,带头以手工刺绣为突破口发展苗绣产业,带领乡亲们靠刺绣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17年来,龙禄颖依托当地丰富多彩的苗绣资源,以“传承民族文化,带动妇女就业”为企业发展理念,打造的50个创意刺绣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同时,免费给当地妇女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带动10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用好一针一线,带动乡亲致富。”龙禄颖说,这是她最初的创业梦想。在绣娘们的一挑一穿之间,一幅幅乡村“锦绣”蓝图正在实现。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pagebreak

  苗绣传承人龙禄颖 巧手助力乡村振兴

  龙禄颖(左)与公司员工下村回收分发到户的刺绣订单(10月18日摄)。

  深秋的㵲阳河畔,天气逐渐转凉。在手工刺绣车间,龙禄颖与绣娘们以针当笔,以线为墨,将花、鸟、鱼、蝴蝶等元素绣在绣片上,一幅幅配色大胆活泼、图案栩栩如生的苗绣作品,在指尖上下穿梭间诞生。

  龙禄颖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省级非遗苗绣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苗绣的龙禄颖,早年曾在广东省深圳市的刺绣厂里打工。2006年,在外打拼十余年后,龙禄颖放弃在深圳国企的稳定工作,带着积蓄返回家乡,带头以手工刺绣为突破口发展苗绣产业,带领乡亲们靠刺绣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17年来,龙禄颖依托当地丰富多彩的苗绣资源,以“传承民族文化,带动妇女就业”为企业发展理念,打造的50个创意刺绣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同时,免费给当地妇女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带动10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用好一针一线,带动乡亲致富。”龙禄颖说,这是她最初的创业梦想。在绣娘们的一挑一穿之间,一幅幅乡村“锦绣”蓝图正在实现。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责任编辑:邓娴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