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山边来的风叫醒了睡梦中的庄稼人,时值金秋,万物丰收处又迎来新一轮播种,阳光洒满农家小院,白墙青瓦间,金黄的玉米晒了一地“秋”,与青山远黛相映成辉。
“小溪清清,流下山冈……鸟语花香,满园芬芳……美丽乡村,可爱的家乡,一天天美丽,一天天兴旺……”优美的歌声唱着当下的生活,乡村之美,见人见物。锦绣山河,秀美如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蕴藏着现代乡村生活的新愿景,也蕴含着人们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决心……
拓宽乡村“产业路” 农民增收更多元
近日,在黔南州贵定县山王果5G智慧工厂内,刺梨种植大户和各地经销商们齐聚一堂,当天50余名果农现场领取现金500余万元,沉甸甸的百元大钞捧在手中,是对果农一年来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刺梨产业近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助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
喜悦的欢呼此起彼伏,现场山王果集团负责人感慨地说:“今年,山王果集团第一次收果量突破1万吨,合作的刺梨面积达6万亩,数万果农因种植刺梨实现增收……”
让农民就地过上幸福生活,让家门口的土地增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不仅是刺梨,近年来,全省12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以及各地特色产业层出不穷,成为乡村发展的引擎,让农业产业朝着更宽领域、更大空间探索,实现了农民增收的多元化。
放眼各地,曾经贫困的小山村如今也发生了大改变,在年初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中,贵州6个村榜上有名。玉屏自治县田冲村村民依托种粮种出了“亿元村”,思南县周寨村红薯变成了“金疙瘩”,平坝区二官村和高田村,一根葱和一棵菜为两村带来了巨大财富,凤冈县田坝社区一片茶叶变身“金叶子”,修文县平滩村,猕猴桃变身“致富果”……
一直以来,产业振兴都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当种地不仅止于温饱,当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产业有了奔头,农村也留住了人,更多新时代青年投身家乡,掀起建设家乡的热潮,和美乡村的盛景也在奋斗中不断迸发出新色彩。
美丽乡村展新貌 精神家园更富足
回收垃圾兑商品,近日,在修文县龙场街道沙溪村,掀起了一场垃圾回收兑换商品的热潮。
“瓶瓶罐罐、纸箱、废铁,以前这些东西扔了可惜,放在家里又影响卫生,现在好了,都可以拿到商店来兑换日常用品。”村民窦开富提着大包小包的回收物朝着沙溪村的可回收垃圾兑换商店走去,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用的洗发水、香皂都是商店兑换来的,这次他要去挑些新产品。
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动,沙溪村的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街头巷尾,村民们自发地清理起垃圾,自觉地树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硬件”要实,“软件”要足。在沙溪村党支部书记朱锡峰看来,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他说:“现在我们农村环境不一样了,路路畅通,房屋崭新,不仅从远处看亮堂堂,走进了也要保证干净整洁。村民不仅能增强意识,并以此兑换商品,垃圾治理的后续工作也能更好开展。”
和美乡村,在“和”与“美”上做文章,不仅要塑形,还要铸魂。今年以来,贵州大力实施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从农村厕所革命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上都迎来了大提升。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专项行动也在深入实施,文明新风吹进心田,人们的生活也更加有滋有味。
织金县群建村,“垃圾当铺”玩出了新风尚;丹寨县马寨村,“妇女带家庭”成为环境治理的良方;黎平县龙额村,草根老年义务巡查队成为环境卫生的“保护神”……
处处有新招,村村有新貌。富了口袋的同时,农民的现代意识和发展意识正在增强,脑袋也跟着“富”了起来。
山村尽是大舞台 各美其美更丰盈
驶过红枫湖大桥,穿过满是樱花树林的山坡,在一座石桥的对岸,记者走进了位于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二村的“蒙德里安小镇”,洁白的外墙,蓝色的屋顶,红黄蓝的几何抽象画,是这里的主要元素,站在右二村村委会的桥头,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出整个“小镇”,宛若身在“圣托里尼”。
近年来,随着“蒙德里安小镇”的打造,右二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流量,春夏旺季仅周末便有万余人涌入这个小村庄游玩打卡,从咖啡厅到精品民宿,再到露营基地,依托这美丽山水,村民的收入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新农村,有新面貌。从“村BA”“村超”的火爆不难看出,乡村游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力。不久前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公布,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将于10月25日在台江县台盘村举行,收到喜讯,村里经营小商铺的村民纷纷进城置办货物。
为了让“村BA”带火当地经济,台盘村借助“村BA”打造苗族文化旅游体验示范村,开展“研学旅游”,带领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搭建摊位助农增收。数据显示,自去年“村BA”出圈以来,台盘村所在的台盘乡就接待了游客80余万人次,拉动台盘乡餐饮等行业消费超800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9500万元。
一业兴,则百业兴。在贵州山乡间,星罗棋布特色各异的村寨,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走进新农村,到处生机勃勃,农民过上了现代化生活,农业走向现代化生产,农村现代治理能力越来越强。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如今的广大乡村,既有骑牛追蝶、牧童唱晚的乡野童趣,也有小楼雅座听风看雨的惬意,五彩斑斓的新景新事装点着乡村,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记者 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