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都匀潘硐村:内外兼修闯出发展新天地

2023-03-31 20:00:38  来源: 都匀市融媒体中心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走进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潘硐村,被岁月镌刻痕迹的老人在家门口缝补着衣裳,肩头挑着箩筐的农民刚从地里回来,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妇女从梧桐树下的桥上走过,放眼望去,在归兰山脚下的小村庄一片祥和宁静,村民们幸福快乐的模样让人心生向往。

  但过去的潘硐村可不是这样,因交通不便、产业单一、语言不通等原因,贫困一直是潘硐村的代名词,吃饱穿暖将将满足。穷则思变,潘硐村充分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特色,以水族文化为底色,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提升基础设施硬实力,积淀民族文化软实力,“内外兼修”闯出发展新天地。

  潘硐村位于归兰山脚下,全村98%的村民均为水族,村寨风景秀丽、山谷清幽、溪水清澈宛若世外桃源,作为都匀市水族文化发源地,水族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在语言、服饰、节日、风俗上较好地保留了水族人民传统生活习俗。2018年以来,潘硐村分别荣获贵州省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剪纸传承基地挂牌、列入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这对主打民族特色牌、着力发展旅游业的潘硐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助力。

  潘硐村从最初就定位打造成集水族文化、休闲观光、水族剪纸推介等多样元素的“民族特色村落”,充分利用“旅游+”模式,围绕“一座山、一条河、一个馆、一台戏、一条廊、一庭院”,构建立体发展产业体系,计划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区、归兰山综合旅游观光区、农业产业观光体验区和山区特色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有品质、成体系的山地特色旅游,打造潘硐村省级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村寨。

  2022年都匀市争取到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万元投入潘硐村潘硐大寨,全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化发展项目。同时,整合水务、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资金1290万元完成46户农户房屋内改灶改厕及线路改造,对穿寨而过的马场河河堤、河道进行全程治理;推动村寨环境整治、民居外观改造、村寨道路修缮、茶青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民宿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水族“夺咚”水书习俗、银饰制作、水族刺绣、水族剪纸等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村里的大多数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现在我的这个民宿快要建设完成了,等天气暖和了,来归兰山游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收入也不愁了。”民宿老板蒙继明笑着说。

  潘硐村抓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民宿、水族文化、归兰山观光步道等旅游设施;组建合作社,对当地具有民俗特色传统的水族刺绣、水族剪纸进行整合开发,挖掘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组建乡村文艺队伍,发扬水族文化表演,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有产业、有基础、有方向,潘硐村村民们干劲更足,冲劲更强。部分群众积极参与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建设,从传统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红鲤养殖项目,带动群众完成稻田红鲤养殖200余亩,种植观赏类中药材玫瑰茄42亩,现已完成采收和销售,实现收入17万余元,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和群众产业增收。

  “现在村里面搞旅游发展,村里面的环境干净又整洁,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做点小吃卖给客人,收入又多了一个渠道,日子也是越来越好了。”在家一边务农一边参与村里建设的蒙邦胡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如今的潘硐村入目皆是美景,绿水流过、青山环绕,这里有小桥流水,有参天古树,有历史故事,有民族小楼,屋前屋后绿树环绕、绿叶为篱;加上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受到一派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而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新引擎。(赵云梅)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4158